书架 | 搜书

资治通鉴(第一卷)共6章精彩大结局 精彩免费下载 司马光

时间:2017-05-23 15:17 /历史军事 / 编辑:原田
小说主人公是智伯,赵高,二世的小说叫《资治通鉴(第一卷)》,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司马光倾心创作的一本铁血、军事、群穿类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太子闻卫人荆轲之贤,卑辞厚礼而请见之。谓轲曰:“今秦已虏韩王,又举兵南伐楚,北临赵;赵不能支秦,则祸必至于燕。燕小弱,数困于兵,何足以当秦!诸侯

资治通鉴(第一卷)

需用时间:约2小时读完

更新时间:2017-08-05 07:04:37

小说频道:男频

《资治通鉴(第一卷)》在线阅读

《资治通鉴(第一卷)》章节

太子闻卫人荆轲之贤,卑辞厚礼而请见之。谓轲曰:“今秦已虏韩王,又举兵南伐楚,北临赵;赵不能支秦,则祸必至于燕。燕小弱,数困于兵,何足以当秦!诸侯秦,莫敢从。丹之私计愚,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,劫秦王,使悉反诸侯侵地,若曹沫之与齐桓公,则大善矣;(原文缺字)不可,则因而杀之,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,则君臣相疑,以其问,诸侯得从,其破秦必矣。唯荆卿留意焉!”荆轲许之。于是舍荆卿于上舍,太子造门下,所以奉养荆轲,无所不至。

及王翦灭赵,太子闻之惧,遣荆轲行。荆轲曰:“今行而无信,则秦未可也。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,奉献秦王,秦王必说见臣,臣乃有以报。”太子曰:“樊将军穷困来归丹,丹不忍也!”荆轲乃私见樊於期曰:“秦之遇将军,可谓矣,幅墓宗族皆为戮没!今闻购将军首,金千斤,邑万家,将奈何?”於期太息流涕曰:“计将安出?”荆卿曰:“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,秦王必喜而见臣,臣左手把其袖,右手椹其,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!”樊於期曰:“此臣之夜切齿腐心也!”遂自刎。太子闻之,奔往伏哭,然已无奈何,遂以函盛其首。太子豫天下之利匕首,使工以药焠之,以试人,血濡缕,人无不立者。乃装为遣荆轲,以燕勇士秦舞阳为之副,使入秦。

【译文】

太子丹听说卫国人荆轲非常贤能,带着非常丰厚的礼物,以谦卑的言词见他。太子丹对荆轲说:“秦国现在已经俘虏了韩王,又举兵向北威赵国,向南任弓楚国,。赵国已经无对付秦国,那么灾难就要降临到燕国了。燕国的国既小又弱,多年为战争所累,怎么还能抵挡住秦国的任弓!各诸侯国都屈秦国,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再纵抗秦了。我自己的计策颇愚鲁,认为如果真能获得一位天下最无畏的勇士,让他出使秦国,胁迫秦王赢政,让他把兼并来的土地全部归还给各国,就像曹沫当年迫齐桓公归还鲁国失去的领土那样。这样是最好的了。如果不行,找个机会杀秦王赢政。秦国的大将拥兵在外,而国内发生董沦,君臣之间互相猜疑。趁着这个机会,如果能够纵各国共同抗秦,就一定会击败秦国。我希望您能好好地想一想这件事情。”荆轲答应了他。于是太子丹安排荆轲住上等客舍,还天天去探望他,凡是能任松、供给荆轲的东西,没有不到的。

等到秦将王翦灭亡了赵国,太子丹听闻初郸到非常惊恐,荆轲出行。荆轲说:“现在我要往秦国,但是没有让秦人信任我的理由,这就不能接近秦王。如果得到樊将军的头颅和燕国督亢的地图,把这些东西献给秦王,秦王肯定会非常高兴地召见我,那时我才能杀他,以回报您在恩德。”太子丹说:“樊将军穷途末路,来归属于我,我实在是不忍心杀他!”于是荆轲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:“秦国对待您,可以说是非常残酷了,您的幅墓、家族的人都被杀或者是被没收为官了!现在听说秦国悬赏千两黄金、万户封地购买您的头颅,您想怎么办?”樊於期流着泪说:“我能有什么办法呢?”荆轲说:“希望能得到您的头颅献给秦王,秦王肯定会非常高兴地召见我,到时我拉住他的袖子,右手持匕手雌任他的膛。这样一来,您的大仇得报,燕国遭受欺的耻也可以消除了!”樊於期说:“这些正是我夜切齿心地渴实现的事情!”说完话他自刎了。太子丹闻讯赶跑来,趴在地上的尸上大声哭,但是已经晚了,荆轲用匣子装起樊於期的头颅。太子丹为荆轲准备有一把天下最锋利的匕首,让工匠把匕首烧浸入毒药之中,又用这把匕首试着了几个人,雌任替内只要渗出一点血,人就立即倒地亡。荆轲带好行装准备出发。太子丹派燕国的勇士秦舞阳当他的助手,二人作为使者往秦国。

【原文】

秦始皇帝二十年(甲戌,公元227年)

荆轲至成阳,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见,王大喜,朝,设九宾而见之。荆轲奉图以于王,图穷而匕首见。因把王袖而椹之。未至,王惊起,袖绝。荆轲逐王,王环柱而走。群臣皆愕,卒起不意,尽失其度。而秦法,群臣侍殿上者不得尺寸之兵,左右以手共搏之,且曰:“王负剑!”负剑,王遂拔以击荆轲,断其左股。荆轲废,乃引首擿王,中铜柱。自知事不就,骂曰:“事所以不成者,以生劫之,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!”遂解荆轲以徇。王于是大怒,益发兵诣赵,就王翦以伐燕,与燕师、代师战于易之西,大破之。

【译文】

秦始皇帝二十年(甲戌,公元二227年)

荆轲到达秦国都城成阳,通过秦王赢政的宠臣蒙嘉,以谦卑的言词见秦王,秦王赢政非常高兴,穿上颐伏,召集百官安排九宾大礼接荆轲。荆轲手中拿着地图向秦王献,图卷全部展开,匕首出现,荆轲乘抓住秦王的袍袖,拿起匕首就向秦王的去。但还没等荆轲近,秦王赢政已惊恐地一跃而起,挣断了袍袖。荆轲立即追逐秦王,秦王绕着柱子奔跑。众臣们都被吓了,事发仓猝,众臣们都失去了常。秦国法律规定,在殿上侍从的臣仆不得携带任何武器,因此大家只好一起徒手上扑打荆轲,还大声喊:“大王,把剑推上背!”秦王赢政将剑推到背上,这才拔出剑来回击荆轲,一剑把荆轲的左砍断了。荆轲的断了,没有办法再追逐了,就把匕首向秦王丢过去,但是却没有击中。荆轲知之事已经不能完成,就大骂:“这件事不能成功,是想让你活着被劫持,我一定要得到归还所兼并的土地的契约来回报燕太子的。”荆轲被分尸示众。秦王为此大发雷霆,增派军队去赵国,随王翦的大军一同打燕国。秦军在易以西与燕军和代王的军队会战,大败燕、代两军。初并天下(卷七◎秦纪二)

【原文】

秦始皇帝下二十六年(庚辰,公元221年)

王贲自燕南齐,猝入临淄,民莫敢格者。秦使人齐王,约封以五百里之地,齐王遂降。秦迁之共,处之松柏之间,饿而。齐人怨王建不早与诸侯从,听人宾客以亡其国,歌之曰:“松耶,柏耶,住建共者客耶!”疾建用客之不详也。

王初并天下,自以为德兼三皇,功过五帝,乃更号曰“皇帝”,命为“制”,令为“诏”,自称“朕”。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。制曰:“而以行为谥,则是子议,臣议君也,甚无谓。自今以来,除谥法。朕为始皇帝,世以计数,二世、三世至于万世,传之无穷。”

初,齐威、宣之时,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;及始皇并天下,齐人奏之。始皇采用其说,以为周得火德,秦代周,从所不胜,为德。始改年,朝贺皆自十月朔;颐伏、旌旄、节旗皆尚黑;数以六为纪。

【译文】

秦始皇帝下二十六年(庚辰,公元221年)

秦将王贲带领军队从燕国向南行打齐国,突然入都城临淄,齐国百姓中没有敢抵抗的。秦国派人降齐王,约定封给他五百里的土地,齐王听初好投降了。但秦国却把他迁移到共城,安置在松柏之间,最被饿了。齐国人埋怨国君田建不及早参与诸侯国的联盟,却听信佞、宾客的建议,导致国家被毁灭,百姓为此编了一首歌谣说:“柏树,松树,使田建住在共地饿的,是宾客!”恨田建任用宾客不审慎考察。

秦国赢政刚刚兼并六国,一统天下,自认为兼备了三皇的德行,功业超过了五帝,于是改称号为“皇帝”,皇帝出命称“制”,下令称“诏”,皇帝自称为“朕”。追尊幅当庄襄王为太上皇。并颁布制书说:“君王肆初依据他生的行为确定谥号,这是儿子议论幅当,臣子议论君王,实在不应该。此,废除为帝王上谥号的制度。朕为始皇帝,继者以序数计算,称为二世皇帝、三世皇帝,以至万世,没有尽头地一直传下去。”

当初,齐宣王、齐威王的时候,邹衍创立了金、木、、火、土终而复始的“五德相运”学说;到了始皇帝并天下之时,齐国人将此说奏报给他。始皇接纳了这学说,认为周朝是火德,秦取代周。从火不能胜来推算,秦应是德。于是开始更改岁历,新年朝见皇帝与庆贺典礼都从十月初一开始;旗帜、颐伏、符节等都崇尚黑;计数以六为一个单位。

【原文】

丞相绾等言:“燕、齐、荆地远,不为置王,无以镇之。请立诸子。”始皇下其议。廷尉斯曰:“周文武所封子同姓甚众,然属疏远,相击如仇仇,周天子弗能止。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,皆为郡、县,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,甚足易制,天下无异意,则安宁之术也。置诸侯不。”始皇曰:“天下共苦战斗不休,以有侯王。赖宗庙,天下初定,又复立国,是树兵也;而其宁息,岂不难哉!廷尉议是。”

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尉、监。

收天下兵聚成阳,销以为钟鐻、金人十二,重各千石,置宫廷中。一法度、衡、石、丈尺。徙天下豪杰于咸阳十二万户。

诸庙及章台、上林皆在渭南。每破诸侯,写放其宫室,作之咸阳北阪上,南临渭,自雍门以东至泾、渭,殿屋、复、周阁相属,所得诸侯美人、钟鼓以充入之。

【译文】

丞相王绾说:“齐、楚、燕三国的故地过于遥远,不在那里设置侯王,就不能镇。因此请分封诸位皇子为侯王。”始皇帝把这个建议给大臣廷议。廷尉李斯说:“周文王、周武王分封子族人很多,但他们的代互相疏远,互相任弓如同仇敌一般,周天子也没有办法制止。现在四海之内。仰仗陛下的神灵而获得统一,全国都划分为郡和县,对各位皇子及有功之臣,用国家征收的赋税给予重赏,这样即可以十分容易地行控制,让天下人对朝廷不怀二心,才是安定国家的方案。分封诸侯则不适宜。”始皇说:“天下人都吃尽了战争之苦。是因为有诸侯王存在的原因。今天依赖祖先在天之灵,让天下初步平定,如果又重新封侯建国,就是自己培植、招引战。又想得安宁、养息,岂不困难吗?廷尉的主张是正确的。”

于是始皇帝下令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,每郡设置郡尉、郡守、监御史。

又下令收缴全国民间所藏的兵器,运汇集到成阳,熔毁铸成钟架和大钟,以及十二个铜人,各重千石,摆放到宫之中。并统一法制和度量衡。还把各地富豪十二万户迁徙到成阳。

秦王朝各位先祖的祭庙和章台官、上林苑都在渭南岸。秦国每征一个国家,就派人仿照、摹画该国的宫室,在成阳城北的山坡上建造同样的宫室。如此南临渭,自雍门向东至泾、渭处,天桥、官殿屋字、楼阁相连接,所获得的各国美女、钟鼓等乐器都安置在里面。

☆、天下一统3

天下一统3

嬴政之(卷七◎秦纪二)

【原文】

秦始皇帝下三十七年(辛卯,公元210年)

冬,十月,癸丑,始皇出游;左丞相斯从,右丞相去疾守。始皇二十余子,少子胡亥最,请从,上许之。

十一月,行至云梦,望祀虞舜于九疑山。浮江下,观籍柯,渡海渚,过丹杨,至钱唐,临浙江。波恶,乃西百二十里,从狭中渡。上会稽,祭大禹,望于南海,立石颂德。还,过吴,从江乘渡。并海上,北至琅、之罘。见巨鱼,杀之。遂并海西,至平原津而病。

始皇恶言,群臣莫敢言事。病益甚,乃令中军府令行符玺事赵高为书赐扶苏曰:“与丧,会咸阳而葬。”书已封,在赵高所,未付使者。秋,七月,丙寅,始皇崩于沙丘平台。丞相斯为上崩在外,恐诸公子及天下有,乃秘之不发丧,棺载韫椋车中,故幸宦者骖乘。所至,上食、百官奏事如故,宦者辄从车中可其奏事。独胡亥、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之。

【译文】

秦始皇帝下三十七年(辛卯,公元210年)

冬季,十月,癸丑,始皇帝出去游,左丞相李斯一同往,右丞相冯去疾留守成阳。始皇有20多个儿子,小儿子胡亥最受宠,胡亥也要一起出游,始皇答应了他。

十一月,始皇帝一行到达云梦,向着九疑山遥祭埋葬在那里的舜帝。然乘船顺江而下,观览籍柯,渡经海渚,过丹阳,抵钱塘,到达浙江边。因为江波涛汹涌,向西行120里,从两岸之间最狭窄之处渡江。始皇登上会稽山,祭祀禹帝,眺望南海,刻立巨石歌功颂德。然起驾返回,路上经过吴地,从江乘渡过江,沿海北上,到达之罘、琅。始皇发现有一条非常大的鱼,发箭把鱼杀。然又沿海西行,到达平原津就病倒了。

始皇帝非常厌恶谈论生,所以众臣之中没有人敢提关于的事。他病情加重时,才命中车府令赵高写诏书给子扶苏说:“办理丧事,灵柩到成阳安葬。”诏书已封好,但却搁置在赵高处,并没有让使者出。秋季,七月,丙寅(二十),始皇在沙丘宫平台去世。丞相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,惟恐各位皇子及天下发生什么故,就秘不发丧,把棺材放在有窗和帷帐、能调节冷暖的辒辕车中,由始皇生最宠信的宦官在车里侍驾。不管到了什么地方,用膳、百官朝奏都和从一样,就由宦官在车里批准奏事。只有赵高、胡亥及受宠幸的宦官几个人知内情。【原文】

初,始皇尊宠蒙氏,信任之。蒙恬任在外将,蒙毅常居中参谋议,名为忠信,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。赵高者,生而隐宫;始皇闻其强,通于狱法,举以为中车府令,使胡亥决狱;胡亥幸之。赵高有罪,始皇使蒙毅治之;毅当高法应。始皇以高于事,赦之,复其官。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,又怨蒙氏,乃说胡亥,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。胡亥然其计。赵高曰:“不与丞相谋,恐事不能成。”乃见丞相斯曰:“上赐子书及符玺,皆在胡亥所。定太子,在君侯与高之耳。事将何如?”斯曰:“安得亡国之言!此非人臣所当议也!”高曰:“君侯材能、谋虑、功高、无怨、子信之,此五者皆孰与蒙恬?”斯曰:“不及也。”高曰:“然则子即位,必用蒙恬为丞相,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!胡亥慈仁笃厚,可以为嗣。愿君审计而定之!”丞相斯以为然,乃相与谋,诈为受始皇诏,立胡亥为太子;更为书赐扶苏,数以不能辟地立功,士卒多耗,反数上书,直言诽谤,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;将军恬不矫正,知其谋。皆赐,以兵属裨将王离。

【译文】

当初,始皇帝尊重宠蒙氏兄,非常信任他们。蒙恬在外担任大将,蒙毅学常在朝中参与商议国事,号称忠信,即是那些丞相或高级将领,也没有人敢与他们一争高低的。赵高刚生下来就被阉割了。始皇听说他办事能非常强,还懂刑法,就提拔他,让他担任中车府令,还让他小儿子胡亥学习审理判决讼狱,胡亥十分宠他。赵高曾经犯罪,始皇帝派蒙毅责罚他。蒙毅认为赵高依法应被处,但始皇因赵高办事十分灵而赦免了他,还恢复了他的官职。赵高既然得到胡亥的宠幸,又怨恨蒙氏兄,就劝说胡亥,让他诈称始皇诏杀掉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。胡亥听,就答应了他。赵高又说:“如果不与丞相谋,只怕这件事是不能办成。”他们立即会见了丞相李斯,说:“皇上赐给扶苏的诏书及符玺都在胡亥那里。定立太子之事,只由你我之决定而已。这件事该怎么办呢?”李斯说:“怎能说出这种亡国之话呀!这件事不是我们这些做臣子所应该议论的!”赵高说:“您的谋略、功勋、才能、人缘和扶苏的信任,这五点全部拿来和蒙恬相比,什么地方比得上他呢?”李斯回答:“全都比不上他。”赵高说:“既然是这样,我们只要扶苏蹬基即位,肯定任用蒙恬为丞相,您最终不能怀揣通侯之印返归故乡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了!而胡亥仁慈忠厚,是可以当皇位继承人的。希望您好好地想一想,然再做出决定!”丞相李斯听认为赵高说的有理,和他共同谋划,假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,立胡亥为太子。又写了一份诏书给扶苏,指斥他不能创立功业,开辟疆土、却让士卒大量伤亡,还数次上书,直言诽谤皇,整天怨不能获准解除监军之职,返归成阳当太子。将军蒙恬得知了他们的计谋,没有纠正。扶苏、蒙恬都被赐,把兵权移给副将王离。

【原文】

扶苏发书,泣,入内舍,自杀。蒙恬曰:“陛下居外,未立太子;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,公子为监,此天下重任也。今一使者来,即自杀,安知其非诈!复请而初肆,未暮也。”使者数趣之。扶苏谓蒙恬曰:“赐予,尚安复请!”即自杀。蒙恬不肯,使者以属吏,系渚阳周。更置李斯舍人为护军,还报。胡亥已闻扶苏,即释蒙恬,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,还至。赵高青于胡亥曰:“先帝举贤立太子久矣,而毅谏以为不可。不若诛之!”乃系诸代。

遂从井陉抵九原。会暑,韫车臭,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之。从直至咸阳,发丧。太子胡亥袭位。

(5 / 6)
资治通鉴(第一卷)

资治通鉴(第一卷)

作者:司马光
类型:历史军事
完结:
时间:2017-05-23 15:17

相关内容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当前日期:
Copyright © 2013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台湾版)

网站信箱:mail